一葉扁舟沿著沱江緩緩而下,在江面劃出了一道既輕且淡的痕跡。舟前綁著一株開得正艷的梅花,那是飛流在岸邊人家的院子裏面順手折來的,梅長蘇見他高興,也就許了他把梅花留在了舟中。
舟內,矮几旁梅長蘇簇着一爐炭火,藺晨在一旁溫着一壺清酒。那是藺晨從上一站的酒家中打來的荔枝酒,他說味道自不及琅琊閣上的吟釀香醇,卻也有一種鄉野粗礦的風味,將就著喝了吧。
他們一行三人離開琅琊山已有半個月時分。
梅長蘇在那天晚上將還魂一事的前因後果告訴了黎綱三人,同時也囑咐他們此事絕不能洩漏,把瑣事安排妥當之後他就扯著藺晨和飛流四處去了。
等了三年的承諾,他終於能夠兌現了。
只是梅長蘇堅持不將這事公告天下的決定讓藺晨大感可惜。“我還想創一個琅琊奇事榜,將你這事兒記在榜首呢,真不領情!”藺晨冷哼一聲,眉梢上帶著笑意。
“無聊。”似乎是不想理會藺晨似的,梅長蘇別過了臉,將杯盞中的荔枝酒一飲而盡,卻也忍不住笑了。
那日傍晚他們將扁舟停靠在岸邊,飛流和藺晨攜著梅長蘇下了舟。船坐了一整天,饒是藺晨也覺得有點氣悶了。
飛流拉著麻繩把小舟綁好了,隨即踏著輕快的步伐到了藺晨和梅長蘇的跟前。
“餓了!”他瞪著銅鈴般大的眼睛,在藺晨面前一字一句嚷著。
“我說飛流,你在船上不才剛把一籃子桂花糕吃精光嗎?這麼快又餓啦?”藺晨握起折扇,往飛流的腦門敲了幾下,教訓道。
這下倒是讓飛流不高興了,一臉委屈地盯著他的蘇哥哥求救。梅長蘇看了看這個只會向他撒嬌的孩子,又看了看一臉孟母教子的氣勢的藺晨,終究還是忍俊不禁,撲哧一聲。
“藺晨,我也餓了。”他轉身看向藺晨,笑意盈盈。
那張梨渦帶笑的臉明顯就只有一個意思:“走,吃飯去。”藺晨看穿了他的心思,哼了一聲,直接往江邊的酒家走去。
活該他藺晨一輩子被梅長蘇吃的死死的。
“養不教,父之過!”藺晨頭也不回地叫道,風灌滿了他一白袍子。
“我就只管寵飛流,管教這些費神的事就有勞藺大爺了。”梅長蘇不假思索,張口就回道。
“切!慈母多敗兒!”
藺晨脫口而出,眼尾瞄到了梅長蘇一臉噎住的表情,他立馬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話似乎有哪裡不太對的樣子。
沒能把那句“你能換個說法嗎?”講出口,梅長蘇只好乾咳了兩聲。至於飛流,則是一臉不解地在忽然靜住了的兩人之間互相望著,一邊給梅長蘇順順氣。
藺晨最後選擇了江邊的一家小酒家,沒有漆金的招牌,沒有金碧輝煌的裝潢,只有一面狂草書寫的酒字錦旗掛在旗杆上,迎風獵獵飄逸。那是一間兩層的木樓,原木搭出的支架將樓的一部分撐在滔滔江水之上,那是江邊人家獨特的建築結構,本地人叫它獨腳樓。
酒家的陳設也是簡單,室內四五套被擦得發亮的木方桌,門外江邊也放了三四套桌椅。雖是這寒冬臘月的天氣,卻也有不少客人選擇在臨江而坐,以美景襯佳餚。
只是藺晨念著梅長蘇的身體還不是十分耐寒,堅持讓他進到室內去坐,讓他大感可惜。
空氣中彌漫着一股令人垂涎欲滴的香辣之氣,梅長蘇就只是嗅了一嗅,便知這酒家雖小,但掌鍋的必定大有來頭。大隱隱於市,這絡繹不絕的客人並非沒有任何原因的。
“藺少閣主真是好眼光啊,看來蘇某今日能一飽口福了。”菜還沒上,梅長蘇就對藺晨投去佩服的目光。
“嘿,謬贊了。這地方不是我發現的,是之前路過的時候飛流發現的。”藺晨笑著給自己倒了一杯茶,說道。
“哦?飛流也成了美食家啦?不錯。”梅長蘇也跟著笑了,輕輕拍了拍少年的頭。
似乎是意識到了蘇哥哥在誇獎自己,飛流的眼睛亮了,昂首挺胸一副得意洋洋的臉。
不稍一會兒菜就上來了,香豆腐、辣魚鍋還有葛根餅,擺滿了一桌子。飛流最耐不住性子了,夾起一大塊香豆腐就往嘴裏面塞。
卻沒想到飛流順帶着把鍋裏面的指天椒也塞進了嘴裏,咬破的辣椒籽辣的他眼淚直流,急得蹦蹦跳跳。飛流嗜甜,最是那這種麻辣味道沒轍。
“辣的好,辣的妙,辣的飛流呱呱叫。”藺晨自然不會放過這調侃飛流的機會,一邊搖著手中的折扇,一邊晃著腦袋笑眯眯打趣。
飛流狠狠瞪著藺晨,卻又不敢真的出手打他,只好鼓著腮,接過梅長蘇遞來的一杯溫水。
“壞人!”飛流罵著,再也不敢碰那一鍋豆腐了。
這兩個活寶的互動總能讓梅長蘇笑開懷,忘了世間所有煩惱。他忽然想起好久以前,江左盟中就有侍衛跟他說過,平日總難得一見宗主的笑容,但只要藺公子和飛流在,那麼宗主就能笑得很開心。那時他沒有反駁,他默認了。
“笑什麼呢,一臉心懷不軌的。”藺晨的臉靠了過來,問道。
“在想,日子以後能這麼過就好了。”梅長蘇回頭看著藺晨的眼睛:“和你,還有飛流,一直這麼下去。”
“怕什麼呢,日子還長著呢。只要你願意,不去想著那些朝堂風雨,遊戲人間直到天荒地老又有何難?之後你想去寧夏,我們就去寧夏;你想去九寨溝,我們就去九寨溝,都陪你!”藺晨擱下這算是一輩子裏面最任性的話,一臉春風將臉別向飛流:“飛流也樂意,對不?”
少年從碗中抬起了頭,響亮地回答:“樂意!”
梅長蘇的嘴角撇出一彎好看的微笑:“好。那我就把自己託付給你啦。”
當夜的沱江邊上,風似乎變得沒有那麼冷了。
清晨天剛亮,他們就離了客棧,棄了小船改沿山道上走。三人也懶得找嚮導,藺晨只找當地人問了一下道路,就拉著他們倆往山上跑去。
他們也不擔心迷路,提了一壺酒就順著大道往上走。沿途飛流折花撲鳥玩得不亦樂乎。藺晨纏著路過的山民學了兩三句山歌小曲,自己譜了新詞,一邊走一邊哼唱著那小調。
“白雲深處青山下
茅庵草舍無冬夏
閑來幾句漁樵話
睏來一枕葫蘆架……”
藺晨內力身後,唱得響亮,把他的歌聲送到了很遠,很遠處……
+TBC+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